支撑蚕桑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技术来源
蚕桑产业是传统的特色产业,近年来,随着蚕茧价格的走高,亩桑年收入最高可达1.2万元以上,成为典型的富民产业。蚕业经营主体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不仅仅考虑单产,还要考虑规模化生产。那么支撑蚕业规模化发展的技术来源有哪些渠道?本期为大家进行梳理。
1.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简称蚕桑体系)成立于2008年,目前拥有28名岗位科学家,23个综合试验站,115个全国示范县。蚕桑体系拥有支撑蚕桑产业规模化高质量发展的全产业链的技术专家,重点围绕产业重大关键问题进行联合攻关,包括蚕桑现代高效绿色种养生产关键技术和桑蚕茧丝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等,并依托示范县对研发技术进行推广应用。蚕桑体系通过多种途径服务县域经济的发展,包括科技特派团、三区人才、专家工作站、农业科技小院等。各规模化的蚕桑生产经营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技术需求,直接联系相关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2.省级蚕桑产业管理及技术推广部门
各省级蚕桑产业的管理部门的名称不尽相同,通常归口农业农村厅,主要包括省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如浙江),省蚕种所(如江苏),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广西);另外,有的省农科学院下属蚕桑研究所,也具有蚕桑技术推广的职能,如浙江、云南、辽宁和山东等;有的省还建立了省级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如四川、山东和安徽等,主要对所在省蚕桑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研发,并负责技术推广。
3.市级和县级蚕桑产业管理及技术推广部门
市级和县级蚕桑产业管理部门一般归口农业农村局,主要设有蚕桑技术指导站、蚕桑技术管理服务中心、蚕桑技术推广中心、蚕桑技术推广站等,也有的蚕区由于生产规模较小,由园艺站、林业站或者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进行统一管理,并进行技术推广。市级和县级蚕桑技术推广部门是基层的一线技术推广部门,对当地蚕桑产业的发展情况比较熟悉,提供技术服务相对较及时。
4.其他可提供技术服务单位
近年来,随着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推进,全国多个蚕区出现了“公司+农户”的“订单农业”新模式,新模式下的蚕业经营主体的生产技术可全部由对接的企业提供,也可由对接企业和县级蚕桑技术推广部门协同提供。在一些规模较大的乡镇,归口镇农业农村局,设有乡镇级蚕桑技术推广站,有的由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进行统一管理。
蚕桑的规模化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支撑,所有经营主体均需要找到技术支撑单位和相应的专家,在蚕桑生产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